制服設計的發展趨勢
制服有一定的標志性和團隊性,更具一定的歷史性,甚至還有一定政治色彩性,它不像時裝那樣張揚個性、惹人喜愛,但它代表的是一個團隊的整體形象,這種貌似矛盾的情況給制服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束縛和前景。
一、設計人才青黃不接
老一輩制服設計人才或教書育人、或著書立說,為制服設計作出貢獻,然而年輕一代大多數認為制服設計刻板、單調,而熱衷于時裝的設計。再加上制服設計對實踐和社會相關經驗要求比較嚴格,這就導致了制服的設計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況。
二、制服消費者觀念的成熟
不像以前要求制服耐磨、耐臟,現在人們更加注重制服的美觀、舒適,并能體現企業的文化。這就給制服設計、生產人員增加了難度。
三、競爭激烈、前景廣闊
隨著中國加入WTO,市場競爭愈發激烈,但這也給制服行業帶來更多機遇和挑
戰。迎接挑戰,抓住機遇就能就能脫穎而出,成為行業的領頭軍;害怕挑戰、被
困難嚇倒就會被淘汰。外企內銷品牌之路不可避免!
“產品是工廠所生產的東西,品牌是消費者所購買的東西。”產品更多是物理性的,而品牌則更多是心理性的。由此看來,服裝品牌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金融危機使廣東、浙江、溫州的企業遭遇了很大的困難。外銷企業一開始并不注重品牌的打造,在國外市場需求放緩的情況下,外銷企業要拓展國內市場,必然面臨一場新的“造牌”運動。“品牌的打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如果政府能夠加強扶持自主品牌的力度,尤其是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,將有利于企業的品牌打造。
品牌建設如同一個王朝的建立,它是一個系統的文化工程,同時也是一個全員工程和長期工程。在大品牌成功和輝煌的背后,是艱苦卓絕的奮斗和嘔心瀝血的付出,它不僅需要經營者具備超出常規的信心與毅力,以及在高成本付出的壓力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,甚至還需要宗教信仰般的執著。
未來紡織行業將側重向高技術、品牌化發展,針對振興規劃,很多紡織服裝企業開始對企業未來的戰略和規劃進行一定的調整。面對內銷市場,很多服裝企業在勇敢嘗試著品牌建設,具體的階段性結果,我們都可以看到,但更為長遠的結果,我們也許要從企業的堅韌精神和品牌價值的成長趨勢去慢慢地判斷。品牌一旦建立,它所帶來的高附加值將為企業拓展更大的利潤空間,獲得更多的資源。西服確立國家標準有助產業鏈的提升!
說起男西服,大概全世界的人都相信,最好的技術在歐洲。其中,代表當今西服制造最高水準的“高檔男西服無粘合覆襯技術”,全球只有四家企業能夠完全掌握。其中三家在歐洲;另一家企業則是中國的普靈仕制衣有限公司。 最開始的第一代男西服使用漿布襯,追求挺括的效果,因此表現出的西服外觀也比較硬挺。后來開始追求軟、輕的外觀,進入第二代西服時代。這時候開始用粘合覆襯來代替漿布襯,生產工藝從覆襯過程講大大降低,不需要推門,只需要一次縫合,目前國內大多數西服都采用這種工藝。現在男西服流行更輕更自然,動靜舒展,要求襯的工藝既有繼承又有發展,相關標準也要發生變化。“高檔男西服無粘合覆襯技術如果確立國家標準,將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提升。”
國家服裝設計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聞力生表示,改革開放30年也是西服工業化和標準化的過程,歐洲也經過了從手工到工業化再到手工的過程。現在國內一些優秀的西服企業正在開發高級手工定制的市場,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國家標準,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,也為中國西服有一天比肩世界打下基礎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