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看樣品忽視批量差異:量產階段的質量隱患剖析
2025年07月03日
樣品OK不代表批量無憂,認清量產風險
在工作服采購過程中,評審人員往往基于樣品進行質量判斷。然而,樣品常由經驗豐富的工人精細制作、面料選擇上乘,難以代表真實批量生產水平。如果缺乏批次抽檢機制與生產過程質控節點,即使樣品優秀,也可能導致后續批量出現縮水率過大、線頭外露、色差不一等嚴重問題。
典型誤區:樣品被"包裝"成高標準幻象
多個案例顯示,某些中小供應商為贏得中標機會,刻意提高樣品投入,甚至臨時采購進口面料制作樣衣,導致中標后無法維持相同品質生產,引發維權糾紛與合同解除風險。
建議機制:強化樣品與批量一致性監管
引入“批前確認+批中抽檢+批后復查”三段式質控機制,確保樣品代表性。評審標準應包含樣品與批量一致性系數,必要時附加第三方檢驗機構驗證報告,提高中標供應商穩定履約的能力。
工作服采購不僅是產品交付,更是一場“信任交付”。構建嚴謹的批次質量驗證系統,是防止前后落差、保障員工權益與客戶滿意度的基石。
如有任何問題,可以隨時添加微信免費咨詢,微信號:1465770699
下一篇: 炎夏工服:可持續創新與企業形象的協同
上一篇: 酷爽職裝:智能溫控與健康防護的突破
